返回联盟首页 | 共产党员网

下属镇街道先锋网站:

高岳街道 | 矿山集街道 |  朔里镇 | 石台镇 | 段园镇

当前位置: 首页 -组工动态

淮北市杜集区:打造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阵地 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动能

   近年来,淮北市杜集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打造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阵地,丰富基层治理服务载体形式,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,推动实现群众有需求、组织有行动、治理有成效。

  健全机制网络,前置服务最小单元。完善工作体系。制定《关于推进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理顺工作职责,划分工作片区,建立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工作体系,不断完善“中心、站、点”多级阵地体系,建成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阵地100余家。夯实网格基础。深化网格“1+1”工作模式,划分网格603个,选配专兼职网格员1061名。建立定期走访制度,及时掌握网格内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”等情况,发现问题通过网格—社区—街道逐级反映解决,积极对接公安、城管、住建、民政等单位,限时办结并向群众反馈。凝聚治理合力。立足“服务+治理”职能定位,设置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,广泛吸纳“五老”人员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“三官一律”等加入调解队伍,打造各类协商议事平台。

  建强服务阵地,激发多元共治活力。立足高效便民。以“八有八建”为目标,开展“滥挂牌”专项整治,对现有党群服务阵地进行“去行政化、去办公化、去形式化和亲民化改造”建设,因地制宜建设小区(网格)党群服务站。整合多方资源。依托工会、城管、公安、金融等服务网点和社区、园区、商圈,建设15个“益新一驿”服务站点,让他们“冷可取暖、热可纳凉、渴能喝水、累能歇脚”。开展“红淮集市”活动,推动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阵地“大门常开、场所常用、活动常办、群众常来”。拓展多元功能。将老年食堂、养老中心、“共富工坊”融入党群服务阵地,探索“党建+嵌入式养老”,组织开展焊工、电工、直播等技能培训。村(社区)找企业、引订单,打造徐楼村“巧手匠·共富工坊”、段庄村“稻谷香·共富工坊”、朔南社区“朔悦红·共富工坊”等,组织群众进行手工制作、来料加工等,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。

  突出基层导向,下沉优质服务资源。找准群众需求。充分发挥网格员、楼栋长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常态化开展“红色串门、暖心敲门”行动,听民声、访民情、纳民意。面向“一老一小”、流动党员等重点服务对象,推出6大类48项惠民便民服务,发布党群服务清单10期,惠及群众11.9万人。下沉政务服务。全面梳理“就近办”“主动办”“掌上办”“帮代办”事项,将就业、医疗、社保、养老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“家门口”党群服务阵地。建立“有事请找我”工作机制,鼓励群众通过电话、网络等途径提前预约,减少等待时间,提高服务效率。为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预约、上门、代办等服务80余次,解决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410余件。推行“一岗通办”。统一制定指导手册、办事指南等,在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设置“一岗通办”服务台,选任“一岗通办”专员,在日常开放的基础上探索“错时延时”服务模式,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。(李政)